“2007中国金融形势分析、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”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。
下面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精彩讲话:
主持人(欧阳夏丹):感谢郑主任的讲话,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作主题报告。
吴晓灵:谢谢主席先生。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、各位来宾、各位女士,大家上午好。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共赴这样的金融盛会,应该说金融论坛已经是中国金融网的中国金融(专家)年会第三届,在此,我和成思危副委员长一样,以一个专家个人的身份讲讲对货币政策形式的一点看法。
应该说,2006年,我国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形势较好。消费需求增长加快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趋缓,对外贸易快速发展;居民收入、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;价格走势总体平稳。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,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。2006年,GDP增长10.7%,CPI上涨1.5%,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.9%。2007年,政府对经济运行提出了引导性指标,在优化结构、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,GDP增长8%左右、CPI涨幅在3%以内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%左右。从1-2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,2007年经济增长仍可能高位运行,价格有上行压力,但能控制在预计的幅度之内。2006年11月12月,受食品,特别是粮食价格涨价影响,CPI出现较大幅度跳升,12月份同比CPI达到2.8%。尽管受春节前价格涨幅一般趋缓等因素影响,2007年1月份同比CPI较上月有所回落,但仍达到2.2%,2月份又回升至于2.7%。1-2月份,CPI累计同比上涨2.4%,比上年同期相比高1.1个百分点。
目前,粮食价格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已经回稳,但粮食价格走势易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,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。此外,粮价上涨的连锁推动效应正在显现,可能成为影响价格总水平的重要因素。从货币信贷数据看,自2001年以来,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贷款指标领先CPI约10-12个月。2006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持续上升构成了当前CPI上涨的压力,而今年1-2月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上升将会成为影响未来CPI上涨的压力。此外,水、电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稳步推进,对企业在环境保护、职工劳动保障、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等,都会推动企业成本及劳动力成本增加。因此,人民银行高度关注未来价格的走势。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,今年1-2月投资增幅虽有趋缓,但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的趋势仍未扭转。货币信贷高增长为投资扩张提供了条件,因此,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一方面要加大节能、降耗、减排的力度,另一方面要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。
|